茶中的雅与俗||一半风雅,一半烟火

时间:2023-10-27 09:24:17   作者:创始人 点击:0
fee6a8a67d7fe842a1d9a7bbcff3e864-sz_5488
c273b9efa43c94ec5199974cd417d04

好茶就要一杯香


茶贵在两相宜  



前言:  


前几期的漫画形式

通过茶名字的不同这个小点

让大家简单体会了下

中国茶中的雅与俗


每每提及这个点

总会有人有高低之辩、好坏之分

殊不知

从古到今,从国内到国外

茶文化早已发展成为一种

面向社会大众

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通俗文化


丰子恺《独树老夫家》

丰子恺《独树老夫家》


要说雅

不得不提《红楼梦》

古常说

“一部《红楼梦》

满纸茶叶香”


红楼梦


从第二回开始就写到了

关于“茶”的描述

全文提及茶的地方共有270多处

涉及了关于茶事的方方面面

茶俗、茶礼、茶诗词、茶叶、茶具、

宜茶之水、泡茶方法 、品茶环境等等

用茶衬托出了贾府的高贵与风雅

daeaef7f93951f8afbe2770e59d90f66_sz-51639

第四十一回

 妙玉品茶要用梅花蕊上雪

五年前从梅花上收的雪水贮在罐里

埋在地下,如今开了瓮

雪本来是高洁的,再加上梅花的高洁

烹出来的茶水,想来也是十分高雅

再拿出稀世珍玩作为茶杯

可见妙玉的雅

妙玉请喝“体己茶”

妙玉请喝“体己茶”


然而往往,雅与俗并没有清晰的边界

 

昔时苏东坡

“酒困路长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

敲门试问野人家”。

日高天热,口干舌燥,睡意上来

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、以茶提神

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柴门

客气地商讨一碗粗茶

这时谁又敢说东坡俗?

苏东坡问茶

苏轼 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




文化:  


茶为国饮

发乎神农氏,闻于鲁周公

兴于唐朝,盛于宋代

普及于明清之时

如今早已是中国的代名词

贯穿古今,跨越国界

小可社交,大可外交


赵佶 《文会图》局部 (北宋)

赵佶 《文会图》局部 (北宋)

daeaef7f93951f8afbe2770e59d90f66_sz-51639

然最开始出现后

却是祭祀时的祭品之一

 

古人认为其有“洁净、干燥”作用

高洁之物,适合用来敬奉

又因产量不多

好长一段时间茶都是达官贵族

才能享用的东西

随着茶叶的人工种植和茶摊

茶肆的发展

茶才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

成为我们生活中

不可或缺的必需品


北宋 张择端 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

张择端 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 (北宋)



老一辈人的记忆里

茶是泡在大茶杯或茶缸里的

里面泡着半缸子的粗茶叶子

对比妙玉对水对器皆高要求的功夫茶

这种相对不注重茶味的泡法

咱们姑且统称为大碗茶

打开盖子吹一吹

一缸子茶水下肚,也是一个舒坦~

伯阳:老北京民俗画《大碗茶》

           伯阳:老北京民俗画《大碗茶》


微信图片_20231027095040

忙时,喝大碗茶

解解渴,消消乏

这种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

说的是茶的生活化,平民化

闲时,喝功夫茶

怡怡情,养养性

这种“琴棋书画诗酒茶”

说的是茶的艺术化,文人化


 结语: 


茶就贵在这种两相宜

可上可下、可俗可雅

像极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:

能屈伸、可进退


在能讲究的时候必须讲究

在不能讲究的时候必须不讲究

喝茶如此,做人亦如此

丰子恺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

     丰子恺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



daeaef7f93951f8afbe2770e59d90f66_sz-51639


章底

图 | 网图+拍摄

&部分元素图由包图网&秀米网授权使用

仅交流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处理



联系方式
电话:15216371192 王经理
全国服务热线:400-0632-011
加盟热线:400-0637-011
地址: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红荷大道传化公路港F7号楼